拼得过机器人,只能靠创造力!以色列SIT创新教育助力中国青少年!丨火柴人Match·爱才教育
2018-07-12 09:54

本期火柴人 业问 

 

  社会学博士,哈佛大学燕京学者,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   沈奕斐(右二)

对话

以色列SIT创新教育中国区总经理 姜海斌(右一)

让中国孩子引领创新的“发明”


点击上图「改变未来」,详细了解爱才教育

让中国孩子不惧创新,拥有以色列SIT本土化知识产权的爱才教育

 

沈奕斐 社会学博士,哈佛大学燕京学者,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。

 

 

1
教育很专业,“外行“行吗?

   

沈奕斐

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

作位一位连续创业者,你怎么把握教育的「专业方式」?会不会一腔热情做的越大,到头来破坏力越大?


   

姜海斌

以色列SIT创新教育中国区总经理

我不是教育工作者,但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,我在用之前所有创业的积累,很用心的做这件事儿。

我是经营者,网罗有经验和专业的人,一起合作,恰是我的特长。我们搭建一个教育模式,找到一个市场的痛点,用我们丰富的市场经验,去把这件事情快速的推动。我们的强项是:SIT知识产权的本土化。这套已经在全球850个机构中得到验证的的思维方式,可以助力中国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培养。

 

2
教育产品众多,你的特色是什么?

   

沈奕斐

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

爱才教育要“输出”的是什么?是一套「教学工具」,是让孩子们去「发明产品」?

   

姜海斌

以色列SIT创新教育中国区总经理

爱才的核心是一套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,是改变今天中国青少年的系统思维方式,让他们拥有强大的发明创造的能力。


去年八月,在浙江海宁的“创新夏令营”活动上,10个孩子中有7位给我们反馈,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我们「SIT创新思维课。家长也特意跑过来咨询,什么时候能够相关的专门课程。


 

 

这样「学习创新思维-打造发明产品」的模式在中国已经有了成功案例。奇思妙想教育创始人聂青龙老师打造的“发明交易体系”,已经被教深圳市教委认可。六年时间,这个体系产生了2200多项专利。微信创始人「张小龙」也曾师从于聂青龙老师。

 

3
「应试」环境,家长能买单?

 

 

   

沈奕斐

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

发明也好,创造也好。如果掌握的很好,可能是全方位的提升。但如果学的不好,又跟应试教育有冲突。这样的话,孩子怎么办?怎么保证这么美好想法,不会变成孩子们新的负担。


   

姜海斌

以色列SIT创新教育中国区总经理

实际上SIT的系统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培养,它是教孩子怎么样去观察这个世界;怎么样去面对挫折、困难;怎么样去判断价值?是给孩子添加更多的能力。

所以,我们跟目前的教育并不冲突,我们教给孩子们思维方式。这种思维方式能够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,帮他们应对各种问题。

 

而且我们还帮很多的教育机构,做更深度的植入。有一家英语培训希望跟我们合作,是不是可以一边学创新,一边学英文。美术培训机构的也是,能不能一起打造创意美术...

 

SIT系统创新思维,帮助大家更会学,更会问,更有技巧的应对难题。而不是对立,甚至取代。

4
小孩子做发明创造,可行吗?

   

沈奕斐

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

一个人的思维能力,跟他的语言能力紧密的相关。而就SIT本身来说,它尤其强调孩子「提出问题」的能力。要求一个12岁的孩子表达想法,做出发明还有可能,但如果是0-6岁的孩子,是不是就不可行了。爱才想要触及的目标人群范围有多少?

 

   

姜海斌

以色列SIT创新教育中国区总经理

 

目前中国的孩子普遍情况是,学的越多,思维越僵化。我们在SIT第一课,要学的就是打破思维定式。

 

我们有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测试,创意拼图。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小学生2-3分钟就可以拼出来;中学生大概要5-6分钟,大学生10来分钟;博士和硕士的话,他们往往要10几分钟。我们认为,年龄小不是创新思维的限制。


 

 

 

但创新也需要积淀,这就是学习创新思维的过程。通过不断的思维训练,使用创新的工具,最终才能有好的发明创造。所以,我们面对的孩子,是全体青少年。
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没有了